阿城,原名鐘阿城,1949年出生,是祖國的同齡人。作家、編劇、文化項目策劃者...多重身份,每個都值得拿出來說上三天。
他十二三歲時就遍覽了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
在80年代,阿城紅極一時,處女作《棋王》一經發表便震驚文壇,先后獲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共包括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和六個短篇《會餐》、《樹樁》、《周轉》、《臥鋪》、《傻子》和《迷路》。
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圍,透露出濃厚雋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關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學玄思,關心人類的生存方式,表現傳統文化的現時積淀。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發表的關于“尋根”的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使他成為了當時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尋根派的代表人物。
1999年四大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共同決定出一個"百年百種文學叢書“,紀念百花齊放的20世紀,《棋王》入選,可見在當代文學史地位。
阿城偏偏不愿意只當一個作家,他做編劇,很早就接觸了電影。
1986年和謝晉一起做《芙蓉鎮》的編劇,入圍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1991年,自己的作品《棋王》改編成電影,阿城任編劇;
1992年和胡金銓一起寫《畫皮之陰陽法王》的劇本;
2006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吳清源》的編劇,該片由田壯壯執導,張震領銜主演;
2015年 擔任侯孝賢的電影《聶隱娘》編劇,該片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2005年,擔任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
近幾年,阿城開始做起了文化考察。
這事還得從2005年說起。2005年阿城受畫家劉小東和喻紅邀請,到央美給學生講課;2009年被聘為客座教授,講解造型史和色彩。
2014年根據以往的授課及講座內容,出版了一本文化隨筆《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用圖像學的方法展現文明之源,結合考古、天文、歷史、人類學與苗繡等文獻文物與田野調查成果,從造型上對中國文明進行獨特探源,還原洛書與河圖的真實意義,解析先秦哲學的底蘊。
2019年,接續《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阿城出版了《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繼續講關于北極星崇拜在周代和漢代的造型變化,從造型學的角度梳理佛教造像的演變過程,是一部圖像學意義的簡明佛教史。
這期間,阿城不斷考察、研究,對知識脈絡進行梳理。書中包含了許多獨立研究角度和見解,也再次讓人們感嘆阿城龐大的知識體系與專業的學術態度。
8月,為《盛事支提——遼河流域支提巡禮》講座,阿城先生沿遼河流域開啟了為期九天的行程,對大大小小近四十余座支提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
本次講座,阿城先生將通過對遼河流域遼代支提的考察與研究,探求遼河流域支提文化。從造型、功能區別等方面講述支提與塔的區別,從而展現遼河流域的偉大文明,體現中華文明的溢于文辭,也影射支提對遼河流域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這將是一場覆蓋面廣泛、知識體系全面、蘊含文化雄厚的綜合性講座。從考古的角度,借阿城先生的思緒為力,以更加深刻的角度和觀點幫助我們理解文化的一脈相承與藝術的鐘靈毓秀。
9月7日,阿城先生的講座在大連博物館舉行,歡迎各位前來,聽阿城先生講述支提的故事。
講座主題:盛事支提——遼河流域支提巡禮
主辦: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承辦:大連博物館、樸廬文化、山上學堂、南京十竹齋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
講座時間:9月7日(周六)14:00
講座地點:大連博物館四樓報告廳
報名方式:掃描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網上預約后憑報名信息入場。
長按識別該二維碼即可進入報名頁面
報名人數:150人、報名截止時間:9月6日16:00
注意事項
1.本次講座需提前預約,欲參加講座的觀眾須根據引導進行預約,講座當天憑報名信息入場。報名者須按報名頁面指引填寫信息,多人報名請多次提交信息,同一次報名提交多人信息者視為報名無效。
2.本次講座現場名額有限,請預約成功的觀眾講座當天至少提前15分鐘到場,遲到的觀眾我們無法為您保證現場席位。
3.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大連博物館所有。如您遇到問題可撥打大連博物館一樓服務臺電話:0411-84801052(周二至周日9: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