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風華—內蒙古遼代文物珍品》
白瓷酒具
公主面具
木雕四神之一
鎏金雙獅紋銀盒
摩羯型金耳墜
內蒙古地處長城內外,是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帶。曾孕育了許多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契丹族建立的大遼王朝,歷時二百余年,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北方民族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此次展覽是去年內蒙古博物院赴日本展出后回國的首次亮相,內容分為遼代的生產生活、遼代的墓葬制度、遼代的宗教文化和遼代的中西交流四個部分。展出文物共計108件(組),其中包括列入“20世紀中國考古重大發現”的“遼陳國公主墓”,1992、2003年度分別列入“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耶律羽之墓”和“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文物精品。這些文物風格各異:金銀器精工細作、富麗奢華;瓷器胎實釉厚、大巧不工;佛像莊嚴沉靜、威慈相濟;琥珀、水晶晶瑩剔透、生趣盎然,構成了一幅“漁獵山水之間,轉徙車馬之上,遼漢交融于閭”的生活畫卷。這次展覽為濱城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使參觀者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并能進一步增進對古老而神秘的契丹王朝歷史文化的認識,同時對我國多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