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侵略者憑借堅船利炮,屢屢侵襲毗鄰京畿的渤海灣地區。清朝統治者認識到“海防之急”重于“今日之塞防”,海口的防衛“當以水師為先” 。1875年李鴻章受命督辦籌建北洋海防事宜,旅順口、大連灣的近代海防由此起步。
1、北洋水師基地選址旅順口
旅順口以“水深不凍,往來無間”,“路聯腹地,便運糗糧”,“土無厚積,可設塢澳”的優越條件,成為北洋海軍基地的首選之地。
2、旅順口、大連灣的海防工程
從1880年到1890年,歷時十年,李鴻章主持修建旅順口海防工程——軍港、大塢、廠房以及水電等附屬設施。工程采用英、德技術,施工均由中國人承擔,在當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軍事重鎮的形成與近代城區的出現
1880年至1890年歷經十余年,旅順海防工程次第興辦,初具規模,旅順成為中國近代最好的海軍基地和舉世矚目的戰略要塞,一時被譽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旅順軍港的建設,帶動了工廠、學校、醫院等附屬機構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旅順口開始出現近代城市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