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德鎮瓷器真贗對比展》
明末青花水草紋杯一對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碗
清康熙粉彩人物壺
清康熙素三彩花卉紋碗
清雍正粉彩錐把瓶一對
大連博物館與遼寧師范大學聯合主辦《明清景德鎮瓷器真贗對比展》,旨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文物鑒賞知識和促進民間收藏水平的提高。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考古發掘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就已出現原始青瓷,漢代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隨著歷史的進程和瓷器制作的發展,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瓷器名窯。這其中享有“中國瓷都”美譽的景德鎮,自晉代開始燒制瓷器且窯火延續千年不斷。唐代景德鎮制瓷開始興盛,宋元時期景德鎮瓷業空前繁榮,并迅速發展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其產品還遠銷到海外。明清兩代,朝廷在景德鎮還專設為宮廷燒瓷的御窯廠,這一時期瓷器裝飾由單一色釉發展到多種色釉,如永樂青花;宣德霽紅 ;成化斗彩;永樂薄胎甜白;嘉靖、萬歷五彩和素三彩等各種瓷器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種顏色釉瓷器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古代景德鎮瓷器發展也達到了鼎盛。
此展的全部實物資料,均出自遼寧師范大學教學實踐基地——日升堂,其堂主于德武先生潛心研究古陶瓷10余年,不僅收藏了大量明清以來的景德鎮瓷器,而且還遍訪歷代名窯遺址,搜集整理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名窯瓷片標本,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此展以表現明清景德鎮瓷器為主題,內容分“明代景德鎮瓷器”、“清代景德鎮瓷器”和“景德鎮瓷器真贗對比”三個單元。展出的200余件實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清景德鎮瓷器的時代風格和藝術成就。與以往同類型展覽有所不同,在展示方式上,將不同時期的景德鎮瓷器與其相對應的古代瓷器碎片標本進行比對,以便人們從中了解景德鎮瓷器真贗品之間在器型、胎質、釉色、圖案和裝飾手法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及風格差異,而這種直觀性很強的比對方式,正是古陶瓷鑒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毫無疑問,此展的舉辦為廣大古陶瓷愛好者和民間收藏家提供了一次近距離學習古代陶瓷知識、了解古代瓷器鑒定方法和提高民間收藏水平的交流機會。
大連博物館與遼寧師范大學結為館校合作關系多年,此次雙方首次合作主辦專題展覽,不僅擴展了新的合作領域,而且對開展學術理論研究、培養專業人才和擴大社會影響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