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南京博物院藏珍品展》
白玉空花雕龍帶飾
釉里紅歲寒三友帶蓋梅瓶
金蟬玉葉飾件
白釉荷葉蓋罐
官窯黃地青花云龍紋瓷臥足碗
官窯青花花卉紋活環六棱瓷瓶
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由大連現代博物館與南京博物院聯合舉辦《大明天下——南京博物院藏明代珍品展》于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3月12日在大連現代博物館展出。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歷經12世、16位皇帝,國祚276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統一群雄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明朝前期,經歷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成祖朱棣的永樂盛世、仁宗和宣宗“仁宣之治”的興盛階段,在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國土面積約為1,000萬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為七千余萬,國力迅速成長,國勢達到頂峰。然而,明晚期因東林黨爭、閹黨禍亂、宦官專政以及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公元1644年最終被農民軍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所滅。明代經歷了276年的興衰,是我國封建社會趨向沒落,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時期。
《大明天下》作為中國文物精品展覽常年在世界各國巡展,而大連現代博物館是此展在國內巡回展出的首站。《大明天下——南京博物院藏明代珍品展》將為觀眾呈現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大到皇宮內奢侈罕見的工藝品,遠到海上絲綢之路的外銷瓷器,近到皇城廟宇的建筑構件等等。最為精彩的要算《國寶檔案》中的兩件國寶,也是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金蟬玉葉和釉里紅歲寒三友梅瓶。通過這近百件文物,帶我們走進明朝,看看發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兒,領略明朝在政治、經濟、外貿、文化、藝術上的成就,感受華夏文明帶來的深遠影響。
為配合展覽,12月13日(周六)下午13:30 “博物館大講堂”將邀請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江蘇管理處責任鑒定員(古陶瓷),南京博物院鑒定征集部研究員程曉中為觀眾做《明代瓷器鑒賞》專題講座,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講講發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