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登基為帝,年號永樂。或許沒有人會想到,這場充滿腥風血雨的“靖難之役”會為一場人類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壯舉埋下伏筆。
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一支由27800余人組成的龐大艦隊出使西洋。在隨后近30年的時間里,鄭和的船隊又六下西洋,從中國南海之濱,經南海入印度洋,延伸至西亞、東非的廣大地區,其西北方向的航路直通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西南方向的航路,沿東非海岸越過赤道,到達今莫桑比克索法拉港,使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的貿易空前繁榮。
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把大明王朝的影響帶到了遙遠的異鄉,更是極大地鞏固和拓展了自唐宋以來便已形成的“海上陶瓷之路”。鄭和的船隊遠達非洲地區,將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帶到正如日中天的伊斯蘭世界。同時,也為景德鎮帶回了優質的鈷料——蘇麻離青。從此,青花瓷終于完成自身的華麗蛻變,也成為伊斯蘭世界狂熱追逐的對象。就在鄭和的船隊結束遠航的半個世紀之后,一個由歐洲人領銜的大航海時代緩緩拉開帷幕······
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從西班牙凰洛斯港出發,橫跨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15世紀初,葡萄牙人達·伽馬率領船隊從里斯本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南行,1498年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到達印度卡里庫特港(明代稱為古里)。1522年,麥哲倫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完成環球航行。
隨著葡萄人、西班牙人的紛至沓來,成千上萬的青花瓷開始漂洋過海,進入歐洲人的視野,并迅速被視為東方文化的代表而備受珍視,成為時人眼中的“白色金子”。一段關于青花瓷的流金歲月就此開啟,景德鎮也成為世界的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