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zhèn)到梅森瓷器大展
擁有了梅森瓷廠的奧古斯都二世,一刻也沒有停下追逐瓷器的腳步。
作為歐洲第一個擁有自己瓷器廠的君主,奧古斯都二世在梅森訂制了大量的瓷器。他酷愛異國情調,開始的時候會要求梅森精確仿制他收藏的中國瓷器,所以早期的梅森有很多的“中國風”主題瓷器。
赫洛特在伯特格爾逝世后接任瓷器顏料的研發(fā)工作,他善于用極富麗的色彩裝飾異國情調的中國人物風景。
18世紀的梅森瓷器被公認為全歐洲最好的瓷器,這是一個屬于梅森的時代。
1722年,梅森瓷廠開始使用交叉雙劍標志,劍刃在第一編燒制瓷器時用淡綠色顏料手繪,再上釉進行第二次燒制,永不褪色。
青花商標紋大盤
由于當時景德鎮(zhèn)的外銷瓷仍具有極大地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日用瓷方面,新生的梅森瓷廠并無法與之競爭,轉而大力研發(fā)和制造藝術瓷塑,終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品牌風格,梅森瓷(Meissen)傲冠歐洲。
坎得勒是梅森瓷塑的創(chuàng)始者,他的作品利用現實主義的寫實技巧,逼真而靈動,具有感人的生命力,是典型的洛可可風藝術。但坎得勒的最大功績,是發(fā)明了利用石膏模具翻造瓷器作品的方法。梅森現存有將近80萬件瓷器模具,可以隨時還原其歷史上的任何一件作品。
花園里的中國夫婦雕塑
一對中國夫婦親密地坐在一起,男子服裝上有豐富的花卉裝飾,可能代表這是珍貴的絲綢面料。
雖然他們的服飾極力模仿中國樣式,涼亭和椅子卻完全是歐式風格。
梅森瓷器的每一件作品都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只普通的日用茶杯,從采礦、供燒、上釉涂層到質量檢查,需要整整126天。如此繁復精細的制作,只有梅森的工藝師才能做到。他們在上崗前要完成近4年的藝術與技術教育,經考試合格后還需10年時間積累經驗,才能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地完成作品。這個易北河畔的小鎮(zhèn),終于完成了歐洲瓷器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