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引泉石碑,立于1888年,毀于甲午戰爭,1982年旅順自來水施工時在地下發
現,經復原后立于龍引泉旁至今
隨著旅順軍港的興建,為滿足旅順軍港用水需要,曾鑿井數十眼,但不是“水味甚咸”,就是“泉脈不旺”。此時發現旅順口北10里的八里莊有數眼泉水,經勘測水質好,水眼出水也特別旺,被當地人稱為“龍眼泉”。
1879年冬,李鴻章派人“鑿石引泉”,經過3年的緊張施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將“龍引泉”水引入旅順市內,供水陸將士、施工工匠飲用及艦船加水。緊接著又開始建第二期工程,在港內修建兩座儲水庫,鋪設長8352米分水管、安裝18臺取水器。
旅順北八里莊龍引泉遺址輸水管線窨井
龍引泉暗渠上的圓形集水井
龍引泉拱形暗渠
龍引泉水源工程建設經過兩個階段,持續9年時間,先后修筑水池一座,建拱形隧道728米,打井18眼,鋪設鑄鐵管道6180米。整個工程耗銀36537兩,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城市供水體系,日供水1500立方米,可供陸海軍及2萬余人使用。旅順是中國最早使用現代自來水設施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