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拍久久|放荡的婚礼小说|中文成人在线|互换人妻hd高清日本

在線預約 搜索 觀眾留言 問卷調查 中文 | English

光與影的邂逅: 中國皮影戲溯源

時間:2020年03月31日     閱讀次數:4407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呈現中國皮影的獨特魅力,大連博物館特別精心策劃了本系列線上活動,圍繞館藏皮影文物,向大家娓娓道來一段關于中國皮影戲的光影故事。

微信圖片_20200331155720.jpg


追溯皮影戲的起源,不得不從古人對光影的認識說起。

影子的形成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有光才能見影。在遙遠的古代,原始先民對自己的影子充滿了好奇和恐懼,影子往往與人的靈魂聯系在一起。

隨著思維的進步,古人慢慢洞悉了光影的奧秘。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墨子》一書中便對光、物、影三者之間的關系作了詳盡的論述。

對光學原理的掌握,讓原本就相信“靈魂是人的影子”的古人認為通過對影子的操控可以為死者招魂。

于是,在巫風、方術盛行的齊楚之地便出現了擅長“弄影還魂術”的神仙方術之士。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借影還魂”,發生在漢武帝身上。
據《漢書·外戚傳》所載,最為武帝所鐘愛的李夫人香消玉殞,漢武帝悲痛難忍,來自齊地的方士少翁自稱能一解武帝相思之苦。遂在夜晚于帷帳之中點起燈燭,神奇的一幕出現了,身居另一帷帳中的漢武帝竟遠遠望見一狀似李夫人的女子翩然出現。見而不得,恍如縹緲。
讓漢武帝肝腸寸斷的這次“還魂”,其實只是深諳弄影之術的少翁將一個形貌如李夫人的“影人”事先置于帷帳之中,燭光搖曳下,武帝自然以為夫人復生。

這次成功的“弄影還魂”,也被后世視作中國皮影戲之源而廣為流傳。
其實齊人少翁之所以能用此弄影之術哄騙漢武帝,恰恰說明在西漢時期,弄影伎藝仍舊籠罩在濃厚的巫術思維之下,如若影戲業已產生,漢武帝又怎會對少翁的把戲信以為真?


關于中國影戲的最早記載,見于北宋淮陰人張耒(1052-1112年)所著的《續明道雜志》,其中記述京師有一富家子弟酷好影戲,甚至于“每弄至斬冠羽,輒為之泣下,囑弄者且緩之”。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人(1078-1085年)高承在《事物紀原》中記述道:“宋朝仁宗時,市人有能談三國事者,或采其加緣飾作影人,始為魏吳蜀三分戰爭之像”。
從中可見,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影戲在北宋仁宗年間方才瓜熟蒂落。
南宋人耐得翁《都城紀勝》載:“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后用彩色裝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丑貌,蓋亦寓褒貶于市俗之眼戲也”。


中國影戲在兩宋時期的誕生和繁榮絕非偶然。無論是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還是南宋臨安(今杭州),在當時都是人口過百萬的大都市。兩宋時期的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城市商業興盛,通俗文化和民間文藝很快普及和興盛起來。

北宋都城里開始出現了一種專供表演雜劇、曲藝和戲曲的娛樂場所——瓦舍勾欄。在百伎爭艷的勾欄瓦肆里,一群以講說歷史故事為業的“說話人”產生了,當時最流行的便是講“三國志平話”,俗稱“說三分”。
講史人為了讓情節更加生動形象,也為了吸引更多的看官,開始在講說中加入了影人的表演。制作影人的材質也從最初的素紙逐漸變成了皮革。皮影戲終于成為獨立的表演種類。南宋時期,皮影戲更為普及,甚至出現了中國影戲歷史上記載的第一班社——繪革社,同時出現了專門的影戲表演藝人和皮影雕刻藝人。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每一坊巷口,無樂棚去處,多設小影戲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兒相失,以引聚之”。足見當時影戲之盛。

北宋都城汴梁是中國影戲歷史上最早的繁盛之地,這里也是后世中國各地影戲廣泛流傳的發端之地。

隨著金兵大舉入侵中原,汴梁陷落,北宋滅亡,影戲藝人們也隨徙民四處流散,開始了皮影戲在全國范圍里的大傳播。中原影戲也開始在各地扎根繁衍,逐漸形成了不同地域風格的區域性影戲流派。

訪問人數:721235人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會展路10號? ? ?大連博物館 版權所有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 ?備案號:遼ICP備1800055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