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人類歷史的見證,人們通過博物館在歷史的長河中漫步透過展品,追溯歷史直視人類的發展和文明
小編整理一些世界博物館資訊與大家一同看看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共同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1204年,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曾在盧浮宮居住過的法國君主、國王和皇帝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為它添磚加瓦、增姿添色。
拿破侖在這座建筑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不斷地向外擴張,并稱雄于歐洲,于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在盧浮宮里,拿破侖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
盧浮宮博物館如今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超40萬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涵蓋古埃及、近東及中東古文明、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古代藝術品;誕生于公元七世紀的伊斯蘭藝術;還有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的西方藝術 —— 雕塑、繪畫、工藝品、印刻、素描等等。藏品橫跨時空,是文明和曾經權力的展現。
在盧浮宮,有三件傳世之寶,分別是《米洛的維納斯》大理石雕像、《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大理石雕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油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中文名:《蒙娜麗莎》
外文名:Mona Lisa
創作年代:1503年~1506年間
畫作類型:油畫
材質:楊木板
高:77厘米
寬:53厘米
簡介:《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
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
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于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中文名:《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
外文名:Victoire de Samothrace
材質:大理石
高:3.28米
創作時間:約公元前190年
簡介:該雕塑雕刻了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的勝利女神,雕塑的底座是戰船的船頭,
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勝利女神上身略向前傾,雄健而碩大的羽翼在高高飛揚。
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的身軀。
中文名:《米洛的維納斯》
外文名:Vénus de Milo。
作者:阿歷山德羅斯
高:2.02米
材質:大理石
創作年代:約公元前二世紀末期
簡介:雕塑頭部與身軀均完整,但左臂從肩下已失,右膀只剩下半截上臂。
雕像的上半身為裸體,下半身圍著寬松的裹裙,左腿微微提起,重心落在右腿上,
頭部和上身略向右側,而面部則轉向左前方,全身形成自然的“s”形曲線。
暑期出游是不少家庭的選擇,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出游計劃。全球受疫情影響,很多場館或關閉或限流,大大減少了家長假期帶著孩子看世界的機會。對此,小編整理一些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資訊與大家分享,我們一同“云游”世界博物館,看看歷史留給我們的那些曠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