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國家博物館位于尼羅河畔的解放廣場,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收藏古埃及文物的博物館。它建于1858年,是一幢磚紅色的長方形建筑,共兩層,結構非常簡單,里面的藏品卻異常豐富。 埃及國家博物館館藏超過30萬件。收藏品從史前時代到遠古、中古、帝國時代,以至希臘和羅馬的美術品皆有,其中珍藏的自古埃及法老時代到公元五至六世紀羅馬統治時代的歷史文物就有10萬多件。陳列展出6.3 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這座博物館以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又習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 第一層按照文物的年代展出,以順時針方向展示埃及各個王朝的文物。有古巖畫、壁畫、石片、法老船,還有很多大型石像、石棺以及木雕。著名的石像包括法老哈夫拉坐像、古埃及書記像,以及用5米高的整塊石灰巖雕成的國王拉美西斯二世同王后坐像。 第二層都是主題展廳,陳列著古埃及的生活用品、首飾和藝術品等,其中又以法老木乃伊展室和圖坦卡蒙墓出土文物展廳最著名。法老木乃伊展室保存著十幾具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最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這個精美的刻像展示了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厚實的棺木上面雕刻著古老的象形文字和圖案 圖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公元前1584年至公元前1341年),他的陵墓是英國考古學家霍德華·卡特于1922年在尼羅河西岸沙漠的帝王谷中發現的。墓中完好地保存了3000多年前大量珍貴文物,出土的文物近2000件,包括家具、器皿、雕塑、武器、戰車、紡織品、金銀珠寶等。其中黃金面罩、金棺、金御座、金冠等物品精美絕倫,都是埃及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圖坦卡蒙御座,座椅的正面兩側各有一個金制的獅子頭,扶手為蛇首鷹身的雕像,分別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權。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畫面:在陽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脈脈地撫摸御座上的國王,二人目光相對,和美溫馨。椅背是一塊黃金板上鑲石加彩,與中國的景泰藍異曲同工。 圖坦卡蒙黃金面罩是依照國王生前面容打造的,由金箔制成,鑲有寶石和彩色玻璃,重達11千克,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圖坦卡蒙金棺閃閃發光,用450磅純金制成,是人類歷史上最精致的金制品之一。 這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圖坦卡蒙王朝時期(前1333-前1323)的香水瓶。香水瓶由雪花石膏制成,高70.5厘米,寬36厘米,深18.5厘米,發掘于帝王谷圖坦卡蒙墓。這個香水瓶是在保護法老棺槨的圣器中發現的。這個器皿被雕刻成蓮花和紙莎草圖案,兩種植物分別握在兩名男性手中,他們是尼羅河神的化身。兩人戴著被梳成蓮花和紙莎草的樣子的假發,身形豐滿,胸部下垂,肚子突出,這象征著尼羅河的灌溉所帶來的富庶和生命。在蓮花和紙莎草上方聳立的兩條眼鏡蛇分別戴有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王冠,這也是埃及南北方統一和平衡的象征。瓶的底座上刻有兩只鷹的圖案,它們正在保護圖坦卡蒙的王名圈。瓶上繪有法老的名字,同時還有他年輕的妻子安克赫森納蒙的名字。 尼羅河神形象的阿莫南哈特三世雙身像,公元前1843—1797年。這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在二十一王朝的時候,曾被蘇森納斯一世篡用。他把阿莫南哈特三世雕像搬到了坦尼斯。阿莫南哈特三世被雕塑成一人雙身。他頭戴結成一辮辮的假發。胡須作了超常的夸張。整個人物依托尼羅河神哈比的形象,因為哈比河神給國家帶來福祉,把土地變得肥沃,給人民送上了生命的厚禮:魚、蝦、禽鳥和繁茂的水生植物。雕像前后身軀的肌肉凸顯而準確。雕刻家打破了埃及的傳統的左腳前邁的慣例,只有一個人物邁出左腿,而另一個人邁出右腿,這樣保持了身體的平衡。 胡夫的兒子哈夫拉,修建了吉薩第二大金字塔。這個黑曜石雕像出自金字塔神廟。正面看與其他雕像沒什么不同,實際腦后雕有神鷹。意味著有神鷹保護,同時也對雕像的頭起到支撐作用。 王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諾夫勒特,分別在兩個石塊上雕成坐像。兩個坐像均為彩繪,雖然已經四千六百年,但保存得相當完好。王子拉霍特普光著上身,戴白色項圈,著白色腰裙,上唇有與現代阿拉伯男子類似的短胡須,皮膚黝黑。諾夫勒特神情端莊,黑發及肩,額頭束有白底彩花發帶,頸上繪有黑、青、紅三色的項鏈,豐滿的身軀在白色衣裙中顯得婀娜動人。他們的眼睛是用黑寶石制作的,顯得炯炯有神。在頭部兩側有黑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白的底色上有人、鳥、植物、眼睛、莊稼等等,顯得清晰、簡潔、美麗,引起人們的好奇心。這一組坐像男子肌膚顏色與女子膚色有著明顯區分,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村長”卡?阿帕,大祭司。公元前2513---2506年。這是最古老的近似真人大小的埃及無花果木雕像。他頭發梳理整齊,圓圓的臉龐,飽滿的下巴。他的眼眸子是水晶石的,眼白是另一種水晶石,眼眶則是銅質的。腹部、臀部有點大,后背還刻出凸出的肌肉。他身著一條短裙,左腿向前邁出。左手持一根手杖。原塑像很多地方殘缺:左手的手杖、左腿和左腳,還有右腿,都是后來補修的。埃及人第一次看到這雕像時,使他們聯想到埃及農村的村長。他們大多是大肚子,圓臉龐的形象,所以他們就稱此雕像為sheikh al--balad意思是“村長”。 四千年前古王國時期(前2450)的雕塑,眼睛眉毛均經過特殊處理,即采用黑、白色大理石等材料嵌入,更顯風采依舊!他雙眼黑白分明,頭戴平民巾冠,除項圈和腰帶是白色的外,整個人是淡棕紅膚色,穩穩盤坐,健康強壯,雙手捧著文書,氣質莊重。在那個輝煌的時代里,書寫者的身份非常高貴,被看作是在國家的統治和管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職務。有些墓葬發現書寫者的雕像,并不代表它所出土的墓葬的主人的真實身份,是為了顯示墓主人的高貴,也顯示文字在來世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功用。然而當時并未把國王、王后或者貴婦人表現為這種坐姿的書寫人的習慣。王子卻可以享受此殊榮。這個雕像表現的是季奧普斯法老的兒子,名叫卡---瓦伊布。這種表現風格,在埃及的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頗為流行,之后就很少見了。 二樓西南角的木乃伊陳列室是埃及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這里安放有20余具埃及歷代法老及其后妃們的木乃伊。有些是揭開裹尸布的遺體。最著名的是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遺體。 隨葬的金器及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