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女子是塵寰中光彩照人的一群,首飾則是她們身上一抹耀眼的亮色。明代首飾的式樣豐富與制作精好,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后、登峰造極。王室貴戚們的金玉珠寶首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盡顯皇家氣派,折射出大明王朝的興盛與輝煌。
2020年12月5日 “飾代風華—— 江西省博物館藏 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 在大連博物館開展 看塵寰中極盡奢華的王妃飾品 賞登峰造極的鏨刻鑲嵌技藝 與珠光寶氣、婀娜綽約的明代王妃們 來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 主辦單位: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江西省博物館 承辦單位:大連博物館 展出時間:2020年12月5日 至 2021年3月5日 明朝(1368年―1644年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代溫和的政治統治、平穩的社會環境、發達的商品經濟、強大的對外貿易為首飾的繁榮提供了沃土,造就了首飾發展的高峰。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明代首飾集歷代之大成,類型多樣,造型豐富,工藝精湛,形成了套系概念和固定樣式,出現了諸多劃時代意義的突破。一幅幅明代畫卷見證著當時宮廷中首飾的精致。 朝廷專門設立內府銀作局監管皇室金銀器的制作,集中全國各地能工巧匠,廣泛采用多種制作工藝,累絲鏨刻、鑲珠嵌寶,制作出了許多精美佳作。 銀作局 明代最重要的金銀器制作機構是銀作局。《明太祖實錄》載:“洪武三十年(1397)秋七月庚戌……置銀作局,掌造內府金銀器用。”《明史》的記載更為詳細:“銀作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寫字、監工無定員,掌打造金銀器飾。洪武三十年置,設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可見,銀作局設置于洪武三十年(1397),晚于其他內府監局。 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 銀作局職能最專,產量最大。除內府所需各類金銀器飾,銀作局還制作金銀鐸針、枝個、桃杖、金銀錢、金銀豆葉。根據不同功能,內府制作的金銀器可分為供用器皿、儀仗、冠服首飾三大類。明代文獻中提到的供用器皿,主要指的是飲食器具。從目前出土實物來看,金銀供用器皿多為銀作局所制。儀仗一類,如皇帝、太子、親王鹵簿車駕等項都由內府相關監局承造并修繕。洪武間,親王、王世子的冠服儀仗由內官監造;初次冊封的世子并妃、郡王并妃,其所用大器,從銀作局領取銀兩。銀作局設立后,冠服首飾多由其承擔制作。 銀作局工匠分工細致。嘉靖時期,銀作局有13項工種,具體是钑花匠、大器匠、鑲嵌匠、抹金匠、金箔匠、磨光匠、鍍金匠、銀匠、拔絲匠、累絲匠、釘帶匠、畫匠、裱褙匠。這些匠人應為住坐匠,隸內官監。工匠雖地位低下,若其技藝高超又恰逢皇帝關注造作,他們便有機會通過“傳奉”的方式獲得擢升。 明代有三位藩王就封江西,子孫繁衍,江西因之成為全國發現發掘明代藩王系墓葬最多的地區。 ? 寧獻王朱權墓前石華表 ? 寧獻王朱權墓室 特別是在南昌地區的“寧王”和撫州南城地區的“益王”世系家族墓葬中,出土各類首飾400余件(套),彰顯著濃厚的宮廷氣氛和貴族時尚審美情趣。 ? 益端王朱祐檳墓地遺存的石碑 ? 益端王朱祐檳及萬妃壙志篆蓋 第一位寧王朱權墓在夢山東邊緱嶺腳下,是迄今已知的江西明代最大的王墓,現為江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眾多明代飾品由此發掘出土。 樓閣金簪(復制品) 通高通高8.5厘米、通長15厘米,樓高5.5厘米、底面長9厘米、底寬4.8厘米,簪腳長12.5厘米,重81克 原件于益端王夫婦墓彭妃棺內出土 透過這些精美絕倫的首飾,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明代王妃們珠光寶氣、婀娜綽約的風姿。 國運昌盛使得宮廷中人能夠有更多的精力追求美,展出的是明代藩王錦衣玉食生活的真實縮影,為我們提供了當年王府奢華場景的想象空間,具有很高的觀賞與研究價值?!帮棿L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展覽的部分內容,本期就紹到這里。想知道更多可以關注“大連博物館”公眾號,也歡迎大家來到大連博物館現場參觀。 溫馨提示 入館前需出示“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和“遼事通健康碼”方可入館。“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到過疫情防控重點關注地區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或“遼事通健康碼”為黃碼或紅碼的,不可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