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國傳統首飾發展的高峰。與宋元相比,明代金銀首飾顯示出的最大變化是類型與樣式的增多。在名稱上有了細致的分別,大大小小的簪釵,都按照插戴位置的不同,或紋飾、式樣、長短的不同而各有名稱。
2020年12月5日
“飾代風華——
江西省博物館藏
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
在大連博物館開展
看塵寰中極盡奢華的王妃飾品
賞登峰造極的鏨刻鑲嵌技藝
與珠光寶氣、婀娜綽約的明代王妃們
來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
主辦單位: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江西省博物館
承辦單位:大連博物館
展出時間:2020年12月5日 至 2021年3月5日
視頻來源江西省博物館
冠在明代皇族禮儀、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同場合不同身份佩戴不同種類的束發冠,男女發冠形制不同。各種冠飾被制作得極其豪奢,可謂集珠寶之大成。
鳳冠是上層女性配合禮服所用冠飾,最高等級為皇后所用金嵌寶珠點翠龍鳳冠,以下尚有各式鳳冠。
明神宗孝靖皇后畫像(左)
北京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戴 金嵌寶珠點翠龍鳳冠(右)
明太祖朱元璋奪取政權后,廢除了元代服制,并根據漢族習俗,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將服飾制度重新做出規定。這套制度的完成,先后花了大約30年時間。該制度規定,后妃命婦在參加大典禮時必須佩戴鳳冠。
鑲寶石金冠
鑲寶石金冠(復制品)
高5厘米、寬13厘米
原件制作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
1958年江西省南城縣益莊王墓萬妃棺出土
(原件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鑲寶石金冠的冠體如一件覆扣的橢圓形缽盂,由圈、蓋、檐和舌四部分組成,通體以卷葉形金絲焊接而成。冠底以金圈圍成橢圓形,飾鏤空金絲花紋,圈上覆橢圓形冠蓋,冠蓋橫筋左右底部各有一小孔,孔內各插金簪一枚,用于固定頭發。簪頭為傘形,鏨刻花紋,簪身鏨刻“銀作局嘉 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錢”字樣;冠蓋前 端中間亦留有一簪孔。
這件金冠精美絕倫,其上對稱鑲嵌55顆各色寶石,交相輝映,金絲細如頭發,編綴精妙,充分體現了明代金銀工藝的高超技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明朝建立以后,對整頓和恢復禮儀非常重視。廢棄了元朝的服制,將服飾制度重新規定。不僅女子以冠為飾,男子同樣也有需要注意的“頭等大事”。
加冠之禮
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被視為成年,須舉行加冠的典禮,稱之為“冠禮”。《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冠左右留有小孔,加冠時,用笄橫貫固定在發髻之上。
冠在秦漢時期是一件禮儀性、固定在髻上的發圍罩,形體不大,側面透空。冠在當時是區分品級身份的基本標志之一,有身份的士人頭上加冠,無身份的庶人以巾裹頭。
杜堇《題竹圖》局部
明代士人以上階層的男子多在發髻上罩一頂束發冠,其樣式繼承自宋元時期的“小冠”(二寸冠)。束發冠使用的材質多種多樣,文震亨《長物志》中說:“鐵冠最古,犀、玉、琥珀次之,沉香、葫蘆者又次之,竹籜、癭木者最下。制惟偃月、高士二式,余非所宜。”《天水冰山錄》里則有金鑲束發冠、玉冠、瑪瑙冠、水晶冠和象牙冠等,大部分材質的束發冠在歷年考古發掘中均有發現。
琥珀七梁發冠
橫5.5厘米、縱4.5厘米、高3.6厘米,重32克
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 年)
1979年江西省南城縣益宣王墓出土
這件琥珀七梁發冠為棕紅色,透明狀。冠頂雕七梁,梁向后內卷。前面梁下陰刻流云紋。兩側作卷云狀,中間圓孔作插簪之用。古代成年男子所戴束發用具的冠在周代已形成了完整的冠服制度,明代冠飾再度流行。此冠品秩高,材質罕,系益宣王佩戴之物,也映襯出主人地位的顯赫。
宋·陶谷《清異錄》卷三說:“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則頂矮冠。”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四:“高宗即位,隆裕送小冠,曰:‘此祖宗閑居之服也。’蓋國朝冠而不巾,燕居雖披襖變帽,否則小冠”。
上有橫脊的禮冠稱為梁冠,以梁數多寡區分等級。明代規定凡文武官員在祭祀等重要禮節時,不論職位高低,都戴“梁冠”。
鎏金銀發冠
直徑7.2厘米、高5厘米,重48.6克
明(1368-1644 年)
1964年江西省南城縣益藩羅川王族墓出土
鎏金銀發冠用銀皮捶壓而成,頂部飾五道豎狀凸起梁,近沿處有兩道凸起的弦紋組成的邊框,左右兩邊各穿一孔。
《明史·輿服志三》:“文武官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俱用梁冠……”
官員的品級則可以從冠上的梁數區別出來,公,冠八梁;侯、伯、駙馬及一品,冠七梁;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
陳洪綬《晞發圖》局部
男子的束發冠主要起到攏束發髻的作用,如果不束發,古代男子便會如陳洪綬《晞發圖》畫的那樣長發披肩了。
無論男女,冠都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任何人不得輕視,不得僭越。“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展覽的部分內容,本期就紹到這里。想知道更多可以關注“大連博物館”公眾號,也歡迎大家來到大連博物館現場參觀。
溫馨提示
入館前需出示“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和“遼事通健康碼”方可入館。“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到過疫情防控重點關注地區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或“遼事通健康碼”為黃碼或紅碼的,不可進館。
版權聲明:本文中部分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