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古時要以人力跨越浩瀚大海,對抗多變莫測的天氣,面對未知的海面危險,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一舟一船何以抵抗風浪,停泊在無際的海面之中,錨必不可少。
為使船舶在停靠時不被水流飄走或大風刮走,固定船舶的工具就必不可少,我國的泊船工具經歷了從碇到錨的發展過程。
從最早的“系石為碇”到“木爪石碇”,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木碇,都是以木、石為主要原料。
南京寶船廠遺址出土石碇
石碇只能依靠本身重量來固定船舶,因而難以固定大型海船。
“木爪石碇”可以深深扎入水底泥層中,大大提升了固定船舶的力量,成為明代以前最普遍的泊船工具。
明代以后,鐵錨推廣發展開來,因其優良性能而逐步淘汰了木、石碇。
隨著冶煉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至宋元時期,鐵器已被廣泛運用。這一時期舟船系泊工具開始出現木錨和鐵錨混合使用,并逐步向鐵錨過渡,至元代開始出現單爪鐵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