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影片《我的父親焦裕祿》在全國上映,影片再現了焦裕祿同志為百姓鞠躬盡瘁,舍身忘己的真實經歷,以其子女的視角描繪了他與家人相處時的溫情點滴,全方位立體的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為了更好的學習和傳承焦裕祿精神,大連博物館將展覽與電影“跨界融合”,把流動展覽“足跡——焦裕祿在大連1955-1956”送至大連萬達影城,在展覽積極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時,全面弘揚焦裕祿精神,以電影的“動”,展覽的“靜”相結合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跡。
對焦裕祿影響深遠的630天
1955年的大連,承載著助力新中國工業興起的歷史重任。同年3月,焦裕祿從洛陽礦山機械廠來到擁有“中國起重機搖籃”美稱的大連起重機器廠學習,在機械車間當實習主任。焦裕祿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工作了630天,比在蘭考縣工作的時間還要長,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重要時期。
這是幾頁泛黃的檔案紙,它們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承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積淀,但在諸多文物中卻獨樹一幟,令人談之動容。
焦裕祿干部履歷表,2014年入藏大連博物館,編號是鉛筆寫的58號,照片中的焦裕祿相貌俊朗,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履歷表共有4頁,記錄了焦裕祿的個人狀況、家庭狀況、個人經歷和工作經歷,這份履歷表是由焦裕祿親筆填寫。
焦裕祿干部履歷表的文物價值無疑是巨大的,它是焦裕祿親筆寫就的歷史記錄,是研究焦裕祿的重要史料,是探究焦裕祿精神發展歷程的重要依據。焦裕祿當時在大連工作的資料不多,這份履歷表填補了這項空白,是研究焦裕祿生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要文物。從焦裕祿親筆填寫的這份履歷表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現實中學習與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實質所在。
焦裕祿,一個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的人物,那張叉著腰站在樹下的照片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滄桑的面孔上浮現著那樣溫柔的微笑,堅定的目光像是在訴說著他愿意獻身社會主義事業的決心和信念。從此,中國有了一位縣委書記的好榜樣……
恰逢影片《我的父親焦裕祿》的熱映,讓大連市民有機會更多的了解焦裕祿,了解焦裕祿在大連工作的630個日夜。
本次流動展覽至8月22日結束。
大連博物館 付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