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護照是晚清以來中國歷屆政府頒發給華僑在國際旅行和僑居時用于證明國籍身份的證件。在清末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的歷史環境下,當時遠赴海外的國人往往備受歧視,華僑護照也經常遭受不被他國海關承認的屈辱,無法真正發揮到保護海外僑胞權益的作用。中華民國成立后,護照由于國內軍閥割據、局勢動蕩、日寇入侵等原因依然時時被刁難。
展覽以時間為軸,分為清代的華僑護照、民國的華僑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華僑類證照三個部分,展出了74件(套)江門、中山兩地的華僑護照文物,有不同時期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巴拿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墨西哥、古巴、南非、緬甸、越南等十多個領事館(公使館)頒發的華僑護照(僑民證明書)等,系統地呈現了我國護照的發展源流以及華僑護照從清代、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三個階段的發展、演變的進程,體現了華僑證照的歷史面貌以及背后涉僑政策體系的發展,真實反映了華僑華人遠赴重洋、奮勇拼搏的精神,以及赴外華僑積極融入居住國主流社會,注重保持中華民族特性,與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互生的光輝歷程。
護照是國體的彰顯,是國民的護身符,更是護行四海華僑往返僑居國與祖國的有效外交通行證。通過華僑護照實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示國家強弱與個人榮辱的密切關系,讓觀眾真切地體悟“有國才有家”“國強民尊”的歷史真諦。
大連博物館目前僅接受線上預約參觀。所有觀眾(含兒童)需提前通過大連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線上分時段預約。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請在預約時間內到館,排隊和參觀時請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入館需出示“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和“遼事通健康碼”。行程卡及健康碼顯示為綠色、體溫不超過37.3℃的觀眾方可入館參觀。“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到過疫情防控重點關注地區且無法提供48小時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或“遼事通健康碼”為黃碼或紅碼,不可入館;參觀全程請正確佩戴口罩,請勿在館內聚集、飲食;入館參觀實行限流、錯時,請合理安排行程,提前做好預約;當人員密度較大時,將采取分流措施,請配合工作人員做好現場限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