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召開“大連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邀請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楊穎,大連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陸忠杰,大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鄒巍,介紹十年來大連城市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的有關情況。
近年來,公共文化場館逐漸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漸提高,中心所屬的博物館、美術館,分別是旅順博物館、大連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大連美術館(大連畫院)。現有藏品總數205114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30件(套),二級文物2500件(套)。十年來征集文物22046 件(套),累計爭取國家文保資金8462萬元。
近十年累計舉辦惠民展覽621場,最高年接待觀眾423萬余人次,單館最高日接待觀眾62477人次,累計舉辦講座670場,流動展覽 412場。
中心所屬國有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現有普通文獻館藏量1394萬冊,館藏古舊籍總數52萬冊/件,對外服務的數字資源總量207.4TB,年均館藏數字資源瀏覽量1242.8萬次,年均館藏數字資源下載量321萬篇次/冊次。
近十年來累計開展文獻外借量2951.9萬冊次,年均接待讀者447.6萬人次,舉辦閱讀推廣活動8431場、講座1453場、展覽307場、培訓活動4202場。
中心所屬文化館大連市文化館、大連市朝鮮族文化藝術館。近十年來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4480場,公益性文藝輔導培訓4510場、培訓17.65萬人次,鄉村振興·品質文化大院活動完成培訓輔導429場、培訓人數1.9萬人次,大連數字文化館總訪問量達2399萬人次、線上資源共計750.2G。十年累計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465場,傳習所總數量85所,授課3874余課時,教授3.56萬人次。
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目的是惠及市民。這些年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提高服務效能,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中心所屬場館通過走出去主動精準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壯大公共文化服務力量、開展融合服務滿足高層次文化需求等方式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走出去主動精準服務。
二是充分調動和鼓勵社會資源介入,搭建文化共享平臺,有效整合全市文化資源。在國內率先倡議發起成立涵蓋大連地區74家國有和民營類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的“大連市博物館聯盟(論壇)”,發起成立由大連市12家各級文化館(站)組成的“大連市文化館聯盟”,與大連愛樂古典管弦樂團、大連愛樂民族樂團、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等民間文藝團體戰略合作,在為其搭建演出平臺,提升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將民間文藝資源為我所用。每年為市民開展公益演出百余場,有效壯大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三是開展融合服務。以博物館圓頂音樂會、“博”游記等服務為載體,將博物館的觀展與文藝演出融合;設計主題打卡活動把多家場館串聯起來形成研學線路;將博物館展覽搬進地鐵車廂等。獨特新穎的融合服務為市民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市文聯作為市委、市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在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家繁榮大連文藝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十年來,市文聯緊緊圍繞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大局,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職能,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組織全市文藝工作者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加快推動大連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貢獻文藝力量。
市文聯堅守人民立場,立足職責定位,緊緊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重要時間節點、重大事件,組織舉辦各藝術門類展覽展演展映近百場(次)。
先后組織開展了“遼寧沿海六城市當代農民畫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連市美術書法攝影展”等展覽、“打造文化大連”市民藝術素質培訓工程系列主題活動、“藝術中的黨史”“讓藝術點亮生活——市民藝術素質提升工程”系列品牌文藝活動,全面展示全市人民攻堅克難、建設大連的精神面貌和生動實踐。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文聯以高效的動員力組織力協調力指導各全市文藝家協會和區市縣文聯組織,廣泛號召和積極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創作推出一大批優秀抗疫主題文藝作品,在非常時期起到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獨特作用。
市文聯建立健全文藝創作扶持引導機制,團結引導眾多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和專門人才,辛勤耕耘,潛心創作,推出了《愛情的邊疆》《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霞光》《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空房子》《把一切獻給黨》《鄧稼先》《旗幟》等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
2719篇(件)作品先后獲省部級以上文藝獎項,高滿堂、朱明月、劉東、孫維民、韓志耀、馬曉麗、尹力、郝巖、王大斌和張學昕9人先后榮獲中宣部、中國文聯等頒發的國家級各文藝門類最高獎。
市文聯及所屬各文藝家協會覆蓋藝術門類齊全,組織體系完備,團結凝聚了一支龐大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會員781名、省級會員2285名、市級會員7399名。
市文聯堅持黨管文藝、黨管人才原則,加強文藝人才培養,通過采風創作、教育培訓、展演展示、評獎推優等多種方式,依托文藝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重要活動,不斷加大對文藝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藝人才、新文藝群體、基層和創作一線文藝工作者的培養力度,為大連文藝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青年文藝人才培養工程遴選各文藝門類青年文藝人才10批489人,170余人獲得了省級以上文藝獎項400余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63項。
市文聯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文藝行業建設新思路、新途徑,通過加強會員聯絡服務管理、推動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創新文聯組織行業服務和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等,努力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特別是“文藝兩新”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注重發揮市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和各文藝家協會行風建設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各藝術門類從業者行為守則和自律公約,積極參加文娛領域綜合治理行動,發布文藝工作者倡議書、自律公約等,努力倡導健康清朗的文藝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市社科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服務新時代大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十年來,我市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立項43項,大連市社科立項課題3720項;獲評遼寧省第六、七、八屆哲學社會科學獎·成果獎379項,評選大連市第十六、十七屆社科進步獎311項;舉辦“社科學術年會”“社科學術月”等活動;推出一大批高質量理論研究成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有力學理支撐。
十年來,選樹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21家、社科學術活動基地6家;在連高校的28家社科研究機構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新型智庫,6人獲評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大連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聚焦大連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呈報咨政建議獲中央及省、市領導批示270余次;編發《學習與研究》成果332項;《大連日報》推出“大連市社科聯推薦欄目”280期,成果1198項,為大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智力支持。
選樹大連理工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景教室等14家大連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立大連海事大學“小海馬”宣講團等特色社科普及隊伍,舉辦“大連市社科普及周”“遼海講壇基層行”“社科三下鄉”等品牌社科普及活動1600余場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大連社科聯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和《關于推動全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持續深化理論研究闡釋,全面推進新型智庫建設,不斷提升社科普及水平,著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社科人才隊伍,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
There is no translated material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