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大連現代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就在這天夜里,另一項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悄然進行著……
為躲避城市擁擠的車流,大化集團一臺總重量為123噸的空氣壓縮機拆解后于午夜時分,由幾輛重型運輸車從瓦房店松木島緩緩運抵星海廣場的大連現代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連工業曾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諸多新中國第一。
2012年,大化集團已經將上世紀30年代日本和上世紀50年代德國生產的空氣壓縮機捐贈給了大連現代博物館并成功展出。
大連現代博物館與大化集團共同保護的這臺空氣壓縮機是上世紀50年代初由大化人自行設計、制造的中國第一臺化工壓縮機,它代表了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歷程,凝結著幾代大化人吃苦奉獻的精神和情感。
“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 、“寧讓汗水漂起船,不讓純堿少半錢”等口號是大化精神,也是我們這座城市奮斗精神的體現。上世紀50年代以來,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宋慶齡、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大化視察過這臺設備。
工業遺產是市民閱讀城市歷史的重要物質依托。人類應該“像愛惜自己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大連現代博物館對曾經為共和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老機器設備進行系統的收藏、研究、保護、展示,對于提升大連城市文化,保護城市歷史風貌,展示企業和產業工人的歷史貢獻等具有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