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拍久久|放荡的婚礼小说|中文成人在线|互换人妻hd高清日本

在線預約 搜索 觀眾留言 問卷調查 中文 | English

展覽解讀∣藏傳佛教藝術精品展的精美瓷器

時間:2017年12月22日     閱讀次數:3249

    蒙元時期,由于皇室及上層貴族信奉藏傳佛教,景德鎮開始大量燒造藏傳佛教裝飾及器物造型相關器物。明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官窯根據中央政府賞賜西藏法王、國師等上層僧侶需要,大量燒造藏傳佛教相關器用。如僧帽壺、高足杯即是著名代表性器型。


         明代瓷器輸入藏區主要通過朝廷賞賜,由貢使和內廷赴藏使臣帶往西藏和其他藏區。明代開國之初,明太祖即遣官入藏,持詔招撫藏區有影響力的政教上層人物。雖然洪武時期瓷器作為賞賜物品傳入西藏,目前尚未找到文獻依據,但在西藏寶藏的明官窯瓷器中有洪武制品,甚至有內地稀見的釉里紅纏枝牡丹紋連蓋執壺,這有力地說明了早自明朝建國之初,中央王朝就將珍貴的瓷器作為禮品賞賜給了西藏上層人物。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執壺

明洪武(1368—1398) 西藏博物館藏

釉里紅是著名的釉下彩繪瓷品種之一,以元代景德鎮窯產品最具代表性,因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故元代釉里紅瓷器產量很低,流傳亦少。該執壺器蓋、銀鏈保存完好,造型端莊,纏枝牡丹紋飾繪制流暢,為明洪武時期燒制的釉里紅瓷器精品。當屬明初中央政府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的景德鎮官窯瓷器。

明永樂時期,朝廷與西藏上層的聯系進一步得到加強,治藏政策也在這一時期趨于完善。明代所封的西藏三大法王、五位教王及其他僧俗頭目,多數始于永樂一朝。在永樂朝對西藏上層的大規模賞賜中,瓷器也占有一席之地。在西藏至今仍完好保存一批永樂官窯瓷器精品,此次展出的青花纏枝蓮紋執壺、紅釉高足碗、冬青釉高足碗、白釉僧帽壺,均為永樂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上乘佳作,反映了永樂朝傳入西藏的瓷器品種不一,器型有別,質量上乘。

紅釉高足碗

明永樂(1403—1424) 西藏省博物館藏

通體施高溫銅紅釉,口沿處因釉料熔融呈垂流狀,并顯露出白色胎骨,俗稱“燈草邊”。下承以中空高足。明永樂、宣德時期高溫銅紅釉瓷燒制技藝日臻成熟,紅釉鮮艷奪目,色如寶石。此器造型規整,釉質艷麗瑩潤,是永樂官窯上品。高足碗多用于供養諸佛菩薩或活佛、高僧所持。

白釉纏枝花紋僧帽壺

明永樂(1403-1424 年)西藏省博物館藏

僧帽壺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得名。在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僧帽壺曾作為朝廷賞賜品,在景德鎮明代御窯場遺址永樂地層內,曾出土大量白釉僧帽壺,有素面、錐花之別,有的器身上刻劃藏文。器物表面刻有纏枝蓮紋等吉祥圖案。此件僧帽壺造型為闊頸、鼓腹、瘦底、圈足。一側有流,前伸似鴨嘴狀;另一側有寬帶形曲柄。口沿處以臺階狀曲線構成寬邊僧帽式。通體及足內均施白釉。造型端莊秀麗,釉面瑩潤,釉色白如凝脂,為永樂白釉中的精品。

宣德時期漢藏兩地的往來仍十分頻繁,明宣宗奢侈好施,對朝貢藏僧“禮之甚厚”,對西藏上層的賞賜規模較之明成祖毫不遜色,在瓷器上同樣得到體現。宣德制瓷工藝成就卓著,創燒出新的品種,各種珍貴的官窯瓷器均被納入賞賜品之列。在西藏流傳的宣德官窯瓷器除永樂時已有的白釉、青花等品種外,還有藍釉盤這類高溫顏色釉名品。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高足碗

明宣德(1426~1435) 西藏博物館藏

通體青花紋飾,外壁繪纏枝蓮托八寶與蓮瓣紋,足繪卷草紋,中空高足。內壁書藏文一周,意為“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吉祥,愿諸三寶常攝受”。內心書蘭札體梵文“吽”字。外底書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

藍釉盤

明宣德(1426—1435) 西藏博物館藏

該盤通體施高溫鈷藍釉,外底青花雙圈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款。此盤釉質勻凈光潔,色澤深沉,為宣德藍釉器中的珍品。明清景德鎮官窯藍釉習稱“霽藍”,工藝傳承元代傳統,多為祭器與陳設用瓷,其釉色藍如深海,后人稱其為“霽青”,其與白釉、紅釉并列為宣德顏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清代瓷器

將官窯瓷器作為給西藏的最高賞賜之一,這是明代以來的傳統。但是清代的情況與明代有所不同:一方面,我們從清代官窯瓷器中常見諸如“賁巴瓶”、“多穆壺”、“僧帽壺”、“酥油燈”等具有西藏特點的器物中不難看出清王朝對于黃教的信仰以及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這些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器物不再如明代那樣專門用來賞賜,而大部分是供朝廷御用;另一方面,隨著與內地的往來日益頻繁,一些內地的日用瓷器也逐漸適用于西藏地區,我們從流傳在西藏地區的明清官窯瓷器中清代品種遠遠豐富于明代而得到證明。

粉彩纏枝蓮八寶紋賁巴壺

清乾隆(1735—1795) 西藏博物館藏

此壺形狀仿藏傳佛教法器賁巴瓶。質地潔白精細,器形勻稱規整。通體白釉地粉彩,腹部繪有吉祥八寶紋穿插于纏枝蓮花中,口、頸、流體均繪蓮花紋,流底刻繪龍首,上下邊沿刻聯珠紋描金。底有紅款篆書“大清乾隆制”。

青花纏枝蓮托梵文紋供燈

清乾隆(1736—1795) 西藏博物館藏

該青花瓷供燈是清景德鎮官窯仿照供器酥油燈的形式制作。供燈通體飾有 青花紋樣,外壁飾纏枝蓮托梵文六字真言,燈足繪有瓔珞紋。燈足內有青花橫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供燈屬于佛教供器,是供養三寶時使用的酥油明燈,通常用金屬鑄造,尤以銅合金居多,也有一些酥油燈是用金、銀制作,瓷質的酥油供燈在西藏不多見。

圖片:

 

 

 

訪問人數:723088人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會展路10號? ? ?大連博物館 版權所有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 ?備案號:遼ICP備1800055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