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鑄夢,碎于甲午
自1881年馬建忠前往旅順查勘北洋海軍基地起,到1890年旅順軍港和船塢修建工程完成,近10年間,旅順軍港已具備防御外敵入侵的功能,旅順大塢的竣工也結束了北洋海軍有艦無港的時代。
旅順軍港的建設,帶動了工廠、學校、醫院等附屬機構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旅順成為東北地區接受西方近代技術與文化最早的地區之一,具備了近代城區的規模和功能。
旅順東港全景
有1000多間民房、兩家大劇院、兩座廟宇、一些銀號和旅店,……造船廠占據了城市相當大的一部分。市內干凈、整齊……,較之天津,旅順口建設得要好得多,市面上一派繁忙景象。
市街北角的高地門上掛著的大匾是出自李鴻章的手筆“北洋醫院”。……病房經過清掃整理一下,足可以容納200名患者。
然而,旅順城內的和平靜謐卻被
甲午戰爭打破了……
1894年7月25日,日軍艦在朝鮮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朝鮮豐島海面突襲中國護送運兵船高升號,并攻擊護航軍艦濟遠號和廣乙號。高升號最終沉沒,船上700余名清軍官兵殉國。
9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大東溝至莊河間的黃海海域與清軍北洋艦隊展開激烈的主力決戰。雙方激戰近五個小時,北洋艦隊損失5艦,死傷800余人;日本聯合艦隊多艦受創,死傷298人。黃海海戰后,日本取得黃海制海權。
黃海海戰
↑
鄧世昌率艦沖向日艦
→
鄧世昌
黃海海戰中,為掩護旗艦定遠號,管帶鄧世昌在致遠號受損嚴重、彈藥即將用盡的情況下,不顧多艘日艦圍攻,毅然率艦沖向最兇惡的日艦,不幸中彈爆炸,船只沉沒,鄧世昌及二百多名官兵殉國。
文物介紹
“超勇”級艦船銘牌
1894年
撞擊巡洋艦“超勇”級包括“超勇”、“揚威”兩艦,在中國稱為碰快船,1881年下水時屬于技術先進的戰艦。兩艘戰艦加入中國北洋海軍后,在平息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和1884年“甲申政變”中起到了很大作用。1894年,艦齡超過12年的兩艦參加了甲午海戰,成為日軍新型戰艦主攻的目標,先后沉沒,兩艦管帶黃建勛、林履中與艦同沉,壯烈殉國。
1894年11月21日傍晚,在莊河花園口登陸的日軍攻陷海防要塞旅順口后,開始制造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大屠殺進行了4天,死難同胞約2萬人。
被日軍占領的旅順海軍公所
旅順大屠殺
占領旅順口后,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提出了《進擊威海衛、攻略臺灣方略》,提出用海軍運送陸軍進攻威海衛和臺灣,殲滅北洋艦隊并占領臺灣的計劃。
日軍占領威海衛劉公島
困守威海衛的北洋艦隊外援斷絕,“定遠”艦受創后自爆沉沒,靖遠、威遠等艦被擊沉,丁汝昌、劉步蟾、張文宣、楊用霖、戴宗騫、沈壽昌等將領自殺殉國。
日軍占領劉公島后,丁汝昌等人的遺體用小船運往“康濟”號